
创新增长:探索如何借助创新商业模式实现可持续的业务增长
企业数据该完成什么“任务”?
企业常说“我们数据很多”,但真相是,数据越多、越杂、越割裂,距离“可用”就越远。我们在一线观察到,无数组织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,误把“数据连接”当成了终点,而忽略了真正应该回答的问题:
“我们收集这些数据,是为了完成什么业务任务?”
“这些任务,数据真的在帮我们完成了吗?”
这正是 Job-to-be-Done 的视角——跳出技术手段,回归业务本质。对企业而言,数据的价值,不在于有多少系统被打通,而在于能否以低成本、高可靠地完成一个个关键任务。
数据连起来 ≠ 任务就完成了
在我们服务的一家工业设备制造商中,客户服务、产品设计、销售部门分别使用独立的系统:
- 客户服务系统中记录了设备运行数据和维修记录;
- 销售系统中记录了初次合同与联系人信息;
- 产品研发团队维护的是技术规格和更新历史。
三者“都在”,但没人能回答一个最关键的问题:“某个设备客户目前的满意度趋势如何,是否即将流失?”
数据都在,但任务失败了。为什么?因为这些系统是“被连接”的,但客户视角没有“被统一”。想完成“预测客户流失”这个任务,还需要人手动拉数据、拼表、对字段,结果是:慢、错、不敢信。
这就是“集成思维”的局限——看似连接了,实则对任务无感。
转向“统一”的思维:从任务出发,反推数据结构
在 JTBD 的视角下,我们不会先问“数据在哪里”,而是先问:“我们想完成什么关键任务?这项任务的完成,依赖哪些信息的统一视图?”
以“提升销售转化率”为例,这背后的任务链是:
- 识别潜在客户的真实意向
- 精准判断当前阶段和阻力点
- 制定个性化跟进策略
为了让销售能完成这三个任务,他们需要的不是“看十个系统”,而是:
- 一个自动整合了CRM、网站行为、历史报价与支持记录的统一客户视图;
- 一个能根据客户特征推荐下一步动作的建议引擎。
这才是“以任务为起点的统一”,而非“为了集成而集成”。

从“系统”视角到“任务”视角的转变
构建“智能数据核心”:让系统围绕任务而非围绕系统建构
我们建议企业构建一个“智能数据核心”(Intelligent Data Core),它的目标不是“连接所有系统”,而是围绕关键任务,提供一致、可靠、实时的信息支持。
它的关键特征是:
- 以“任务”为出发点定义数据结构,而不是以“系统字段”为出发点。
- 数据统一不是在系统里完成,而在中台完成:即通过数据仓库 / lakehouse 平台统一建模。
- 把整合过的数据反推回业务系统(Reverse ETL),让一线员工直接用到“任务视角”的数据。
- 智能参与数据治理:AI 能主动识别冲突、建议合并、发现异常,辅助建立“黄金记录”。
简而言之:智能数据核心是完成关键任务所需的“数据能力平台”。

实施建议:从“最高价值的未完成任务”开始
企业不需要从一开始就搭建庞大的数据平台,可以从这三步开始:
- 识别一个“当前最卡的任务”:例如,“客服无法识别高价值客户”、“销售跟进不精准”等;
- 梳理这个任务需要哪些信息统一呈现:哪些字段、哪些来源、哪些时间维度;
- 围绕任务构建最小化可用数据产品(Minimum Viable Data Core) :用最小代价统一视图,并回推到业务系统中。
企业应先帮助一线完成一件难事,再逐步拓展数据统一的覆盖范围。
关于SEEKWAVES
SEEKWAVES是一家专注于B2B领域创新增长的管理咨询公司,致力于以创新驱动业务增量、以组织协同实现战略落地。我们拥有创新增长蓝图™(BIG)、以客户为中心的创新流程(CCI)、销售跃效飞轮™(SELF)等多个成熟方法论体系帮助企业洞察真正的客户需求、重塑商业模式与护城河、提升销售效能与营销服一体化程度,打造面向未来的全球竞争力。
如果您的企业也有创新增长的挑战,欢迎与我们增长顾问联系。

相关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