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创新增长:探索如何借助创新商业模式实现可持续的业务增长
在一次项目启动会上,我们曾问客户这样一个问题:“如果你现在需要筛选出可能流失的客户,是否能快速查到他们的历史接触、产品使用和服务记录?”
客户沉思了一会,说:“这些信息我们都有,CRM、客服系统、数据平台全在用。但要拼起来看,至少需要一两天。”
这类场景在我们接触的企业中极为常见。虽然系统之间做了集成,数据通了,但真正要用数据来完成关键任务时,仍然面临流程冗长、信息不完整、响应不及时等问题。
从 Job-to-be-Done 的角度来看,数字化工作的关键在于帮助组织“更好地完成特定的任务”。若企业花费大量资源完成系统对接,却仍然无法支持业务前线快速行动,那么问题往往出在思维起点:我们将“集成”当成了目标,却忽略了“任务完成”才是最终落地的标准。

集成之后,任务为何仍难落地?
企业在推动数据联通时,通常遵循一条技术主导路径:
- 业务遇到瓶颈,引入新系统;
- 多套系统间出现信息壁垒,推动数据集成;
- 数据流通实现后,却发现业务仍在使用 Excel 拼报表、靠人力协调信息。
造成这一现象的核心原因在于,数据集成聚焦于系统连接,却未真正围绕业务使用场景来组织数据。例如客户在 CRM 里是销售对象,在客服系统中是投诉人,在产品系统中又是使用者。这些信息虽然技术上可以集成,但若没有在业务视角上实现统一,仍难支持如“精准客户洞察”这样的具体任务。
数据统一,目的是为任务服务
Job-to-be-Done 方法强调,从用户或组织的“要完成的任务”出发,反向定义解决方案。这一思维对于构建企业数据平台同样适用。
我们观察到,多数高价值业务场景都具备“跨系统、跨数据源”的特点。例如:

数据统一的意义并不局限于提高数据质量,更在于帮助企业缩短任务完成路径,提升响应速度和决策信心。
用 JTBD 框架推进数据统一的四个关键步骤
1. 明确优先任务
每个组织都有多个想解决的问题,但推进数据统一时,应从一个具体、紧迫、价值高的任务切入。比如:
- 市场团队希望提前识别高风险客户;
- 销售部门希望更快找到优质线索;
- 客服团队希望减少多次重复沟通。
这个任务就是统一数据的目标锚点。
2. 描述清晰的数据使用场景
与其泛泛而谈“我们需要一张客户表”,不如明确“我们需要一个实时的客户风险评分视图,供客户成功团队每日巡查”。
把数据作为“任务完成的工具”,而非“系统输出的结果”,可以帮助团队更准确地设计字段结构、指标口径、数据更新频率。
3. 构建支持任务完成的技术底座
在数据平台选型和设计上,我们建议采用现代化的数据架构,如 Snowflake、BigQuery 等新一代数据仓库,并结合 Reverse ETL 工具将统一数据回流至业务系统,确保一线员工能在熟悉的环境中获取有用的信息。
通过这种方式,销售可以直接在 CRM 中看到“最近活跃度最高的潜客”,客服也能在工单系统中看到“客户过往的使用记录和满意度趋势”。
4. 从一个任务逐步扩展到更多任务
完成第一个高价值任务后,组织就具备了统一建模、数据治理、权限管理等基础能力。这些积累可以支持更多业务场景的复制拓展:
- 市场细分与客户画像
- 产品定价分析
- 多渠道营销优化
- 服务流程智能推荐
每完成一个任务,数据平台的可复用性和业务协同性都会进一步增强。

数据统一的背后,是业务能力的提升过程
当企业逐步搭建起面向任务的数据统一系统后,前线业务的表现也会同步发生变化:
- 客服在接通客户电话的同时,就能看到完整的客户信息;
- 销售在外出拜访前,系统就能提醒客户近期的产品反馈;
- 产品团队在制定路线图时,有更实时的用户使用数据做支撑;
- 决策会议中,各部门看到的是一致的指标与趋势图,而非各自为政的报表版本。
数据不再是分析部的专属资源,而是组织所有成员都能使用的基础工具。
结语:聚焦任务,才能真正实现数据价值
推动数据统一的过程,不仅关乎技术集成和平台部署,更关乎组织对“数据要完成什么任务”的重新理解。系统的集成只是过程,任务的完成才是意义所在。每一个未被完成的任务,都提醒我们数据尚未真正为业务所用。
因此,不妨从这个问题出发:“目前最影响我们业务效率或客户体验的任务,是不是因为信息还没真正统一?”找到答案,就找到了下一步数据统一工作的方向。
关于SEEKWAVES
SEEKWAVES是一家专注于B2B领域业务高质量增长的创新咨询公司,致力于以创新驱动业务增量、以组织协同实现战略落地。我们拥有创新增长蓝图(BIG)、以客户为中心的创新流程(CCI)、销售跃效飞轮™(SELF)等多个成熟方法论体系帮助企业洞察真正的客户需求、重塑商业模式与护城河、提升销售效能与营销服一体化程度,打造面向未来的全球竞争力。
如果您的企业也有创新增长的挑战,欢迎与我们增长顾问联系。

相关文章